谈《有关程廷华的一块匾》

23 08月
作者:张永春|分类:历史|标签:程廷华 尹福

2013081433424923.jpg

        李瑞林先生的文章《有关程廷华的一块匾》刊登于《武魂》2007年6期。提及此匾,并非属于“近期的重大发现”,事实上它已经存在很多年,见过此物的专家、学者也不在少数。更何况一些以程家嫡传自居的八卦掌门人,常常将这块匾的故事挂在嘴边。如果说作者撰写此文,目的是记述一个民间故事,则无可厚非。但如果是作为信史、武史来阐述,则缺乏必要的认真与严谨。

        关于此匾,文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: “八国联军要打进北京城,西太后慈禧要逃命至山西老家避难,怕在路上遇到拦劫,下大价钱,派太监找“眼镜程”做保镖。西太后知道程廷华是个孝子,为了笼络程廷华,便在其守寡的母亲即将七十大寿时,做了一块匾,书“节孝可风”四个字,又刻上了西太后的大号印并描金。由朝廷派人,吹吹打打得送往眼睛程在北京的家,声势把半个北京城都轰动了。眼睛程心理非常清楚慈禧所为之目的,他心里也早有了打算,说啥也不能保西太后这个万民憎恨的祸害的驾。为了减少麻烦,程廷华雇车把匾卧进车厢,上面铺了些软草、被褥,打发母亲连夜回了深州老家,自己跑到通州一个开草料的弟子家中躲起来。1900年7月,八卦掌大师程廷华倒在八国联军的枪口下”。

        关于这个故事的来源,作者在文中这样记述:“作者到深州采访了文化局长郭峻岭,郭先生正在写程廷华先生轶事的电视脚本,由此知道了不少有关程廷华的事情。”

        可见这篇围绕着“一块真实存在的匾”所展开的的故事,来源于一位文学创作者的口笔。而文学作品的夸张、演义以及天马行空,世人早已耳熟能祥。只是这个故事的原创者,如果不是自身的极度善良,就是被自己编排的这个故事深深的打动,否则怎么会不顾及起码的常识,而当听众、观众是傻子是白痴呢?

        记着八十年代一次结伴出行,友人提议顺路去看看河北著名的胜迹苍岩山。不料中途车坏在半路,无奈只得在道旁不远的村中借宿。入夜,村里社戏的喧闹引发了我浓厚的兴趣,草台班子极具地方特色的唱腔声声入耳,那一夜后,包公戏“陈州放粮”的唱腔至今难忘。

        “听说那包拯要出京,忙坏了娘娘东西宫,东宫娘娘烙大饼,西宫娘娘卷大葱......”

        老百姓自家吃的啥,想象中啊,皇宫里的皇上、娘娘啊,整天吃的也就是这个啥。甚至能极度夸张的想象出东宫、西宫,一同做饭?还各有分工?^_^全然不顾皇上的两个媳妇这么伺候包拯,那皇上他干不干。或许这就是淳朴民风的善良所在。

        1900年7月14日,八国联军攻占了天津,之后由于内部矛盾争吵不断。直至8月4日,联军正式出兵近两万人,沿北运河东西两岸进犯北京。清廷为阻敌军,在北仓决堤放水,因而淹没了西沽到北仓的大片农田。8月6日,杨村失守。8月7日,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议和全权代表,电告各国商议停战,由此前线将领再无斗志。8月11日,联军逼近通州张家湾,通州作为京师重地的东大门,八旗将领五千铁骑以全军覆没在张家湾写下了厚重的一笔,因无力回天扭转战局,帮办武卫军务大臣李秉衡自杀身亡。8月12日通州失守。13日,俄、日分别进攻东便门、朝阳门与东直门。由于清军调兵增援不周,造成广渠门空虚,英军乘隙攻入。8月14日北京失陷,大炮架起对着紫禁城。慈禧、光绪皇帝携皇后、瑾妃、大阿哥溥隽等换了便装,分乘三辆马车,于15日凌晨仓惶出逃,开始了一年零四个月的逃亡生活。

        出逃是很狼狈的,这支仓惶的皇室队伍,由马玉昆率领1000余名护驾官兵以及神机营、火枪营部分官兵保驾,经南口、居庸关、怀来县、宣化府、阳高县、大同府、代州、忻州,于八月十七日抵达山西太原。......

        如今的北京有卫戍区。当年,有九门提督,有御林军(驻京八旗),有火枪营、有步军营。更何况还有被民间戏称为“大内高手”的分级内侍。如此紧急关头,老佛爷竟然“花大价钱派太监找眼镜程做保镖”,难不成御林军当时都已经死光了?要不就是“大内高手”们集体撂挑子了?又或者是慈禧此时已经急疯了?更为搞笑的是,八国联军从通州一路杀来,而程廷华此时居然分不清东西南北,在这个时候“跑到通州一个开草料的弟子家中躲起来”。这种想当然,与前文提到的“烙大饼、卷大葱”如出一辙,只能出于无知的浪漫与善良。

        回过头再来看一下这块匾,自左到右,题款、印章、正书、落款。

        题款:直隶深州正堂加五级钱赐

        正书:节孝可风

        落款:皇清光绪十九年仲夏上浣敬立

        题款交待的很清楚,此匾系由清“直隶总督”下属“深州知府”所赐。正书表彰的是“守节尽孝风范可嘉”。落款时间为光绪十九年,即公元1894年,仲夏上浣为农历的五月上旬。

        至此,似乎已经不必再多说什么。但有人说了,慈禧太后的匾由深州知府下发也不是没有可能啊?是啊,慈禧太后的匾640百里(引自原文)送到深州知府手中,然后再“吹吹打打得送往眼睛程在北京的家”,而程廷华又将此匾“卧进车厢,上面铺了些软草、被褥,打发母亲连夜(送)回了深州老家”。故事编到这程度着实不易,自圆其说又有何不可?

        今天我们知道,光绪帝的题跋墨笔,不少出于帝师翁同和之手。从理论上讲不排除慈禧也有代笔润笔之人。从笔法上看,正书四个大字明显不是女书。而他人代笔的可能性全无。因为能为慈禧代笔之人,字体一定要圆润安舒,昭示母仪天下。况且慈禧的墨迹、印章清史档中有大量物证可查。

        时间上,1894年远距1900年6年之遥,慈禧能提前6年预知“八国联军要打进北京城”,这个玩笑未免开大了。

        此外,在国内的八卦掌界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,说尹福曾保着慈禧光绪出逃,并且还曾经一度在宫里教过她娘儿俩练拳。后来又传说宫宝田也保过光绪慈禧,并做为带刀侍卫,得过黄马褂等赏赐。所以如今有人自称什么宫廷八卦,甚至一些自恃嫡传的人口中说出这样的话:“八卦掌分城里练的和城外练的,我们是宫里练的”。言外之意,高人一等。有证据吗?没有!除了传说还是传说,于是人嘴两张皮,越传越出奇,传奇故事就这样传播开来。

        由于从事八卦掌专题研究,我曾扎进国家第一、第二档案馆,社科院清史所等地,查阅相关的清史档案,从目前的调查结果看,可以讲这些传说毫无史料根据。有人会说,你这样讲,同样也拿不出证据来证明这些事情是假的啊?有!我们可以用简单的反证来审视:国难当头,仓惶不堪,疏于记载是有可能的。但尹福也好、宫宝田也好,如果此时保驾,要知道“国难当头”之际,这“救驾之功”非同一般,来日班师回朝后的赏赐名单中,定有蛛丝马迹可查!而翻阅相关的清宫档案,却丝毫没有。

        清廷的侍卫建制为镶黄、正黄、正白“上三旗”才艺出众者。“凡六班、分两翼。宿卫乾清门、右内门、神武门、宁寿门为内班。宿卫太和门为外班。行幸驻跸宿卫亦如之”(见《光绪会典事例》卷1106)。侍卫人员构成规定:“上三旗”每旗20人,共60人为一等侍卫。每旗50人,共150人为二等侍卫。每旗90人,共270人为三等侍卫。每旗30人,共90人为蓝翎侍卫。“上三旗”共出侍卫570人。此外另有宗室侍卫。在侍卫之上设有侍卫班领12人、署班领24人、侍卫什长60人、宗室侍卫什长9人,均由“上三旗”等额出任。即使是出身汉族,恩科殿试的“武状元”,清廷作为最高的恩泽荣耀,是让其在乾清门外宿卫(站岗)。由此可见,称宫宝田等作为带刀侍卫出入保驾内廷,完全是无知的编造与奇异的构想。传说中的带刀侍卫、黄马褂赏赐等不仅在清史档中毫无记载,同时也缺乏必要的常识。

        如今这保驾又与程廷华挂上了勾,真乃乐此不疲。赵道新先生在生前接受采访时曾中肯的说道:八卦掌有层很厚很厚的“皮”,不易看穿,外观却给人以复杂和神秘的感受。使人着迷,也使人上当。第一层画皮,是董海川和继承者们的侠义故事,“水分”极大......


浏览8569 评论0
返回
目录
返回
首页
赵五一先生《刘德宽与六趟戟法》 评书系列(十五) 孙锡堃《八卦拳真传》